冬寒地为裂,春和草木荣。
节气虽已入秋,但睢阳校区的“春和园”依然是一片春色,早上锻炼徜徉其中,款款行来,当是一种享受。
春和园位于睢阳校区的正中间,地理位置非常重要。园子东西两边分别是“致公路”和“行健路”,北靠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办公楼,南望罗马式风格的大礼堂。
园内树木参天,层林尽染,曲径通幽,百鸟鸣唱,花香四溢。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办公楼前有一排垂柳,婀娜多姿,每当风起,韵动的枝条将满园的翠绿摇醉。
园子的东南角,有一颗高大的木瓜树,掩映在丛树之中,不留心的学子,在此学习四年也不一定能闻到它果实的清香。
当初将该园命名为春和园,取其春风和煦、草木群生之意,引申为校园学子的青春之气和蓬勃生机。
“春和”一词出自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方春和时,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”。与孔子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”意近——天说什么话了吗?天没有说什么,但是,四季变化更替,万物生生不息。这是一种规律的存在。四季的变化中,有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规律,万物的自然生长中,有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的规律。
有“春和”,必有“景明”。说到“春和景明”,不但让我们想到春光和煦、阳光照耀的浪漫,还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的名句: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——到了春风和煦,阳光明媚的时候,湖面平静,没有惊涛骇浪,天色湖光相接,一片碧绿,广阔无际。范仲淹写的是“巴陵胜状”,是洞庭湖的胜景。而将“春和”一词放到这样一个满眼春色、勃勃生机的园子上,也应是再恰当不过了。况且,《岳阳楼记》的作者范仲淹,是从商丘的应天书院走出去的历史名人,他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,考中进士,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文学家,他在商丘孕育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,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,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北宋“四大书院”之首的应天书院伴随着历史前行的脚步,薪火相传,从中可以找见yl23455永利官网的前生和今世。
“和”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文字。“中和泰和”的生活理念,“和而不同”的处世方法,都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。国家和谐,家庭和睦,人际和气,正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气质。
每年春天的春和园,万物齐发,但终究是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,尽管都有春天的气象,毕竟长出的枝叶、结出的果子是不一样的。就如同校园中的莘莘学子,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,但每一个人的禀赋气质,润成了这个校园的丰富多彩,博大精深;也如同一位位老师夫子,滋兰树慧,和而不同,用不同的声音、不同的教鞭,玉成了一届又一届的桃李芬芳,万千气象。(作者 李可亭)